

端午节的由來和傳說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华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年的端午节落在07/06/2019 星期五,天寳園和往常一样开放以供拜祭和参观。在此我们天寶園收集了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传说与大家分享。 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最本义是农历五月为仲夏,初五为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之日,故又称“端阳节”。。这一天,在中国有许多民俗活动: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缠五色线、插艾草等等。民间还流传着许多传说,解释了端午各项民俗活动的起源。 一般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实际上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奠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划船到汩罗江投江祭奠,这就是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因为怕鱼虾抢吃便将船装扮成龙的样子。因为水里的鱼虾都属龙王管辖,人们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