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清明节习俗的由来吗?为什么会有这个日子呢?
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清明节习俗的由来吗?为什么会有这个日子呢?小篇也去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为大家揭晓。
在每一年刚刚过完春节后在馬來西亞最为关注的清明节,大家都会为4月5日这天清明节的到来一家大小带着去上山扫墓, 游子们也会选择回乡前来拜祭祖先。记得小时的我们每一年在这个节日里, 都要很早起床做准备吃早餐后就到祖先坟墓避免烈日当头底下晒着拜祭, 除此之外还需要搬锄头清理野草,也要提着一蓝二篮的祭品到山头, 还记得那时最怕的是前一晚下雨天,潮湿的泥路还有斜坡的烂泥崎岖的路更加难走了。而在天宝园里再也不需要七早八早的爬起床来为了扫墓, 而且无论几点到达都不必担心塞车以及太阳晒的问题而且还有冷气设备拜祭不受任何天气的影响。
清明节到来之际,希望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大家了解到清明节习俗的由来,更可以认识到清明节的意义不只在于祭祖,也告诫我们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清明节的故事由来是相传秦朝末年, 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 大战几个回合后刘邦终取得天下, 刘邦当上皇帝后光荣回乡, 在回家乡的路途中刘帮突然想到父母便到坟墓拜祭他们,可是当刘邦到了坟地时这根本


拿督公從哪兒來?
拿督公從哪兒來? 拿督公是馬來西亞家家戶戶以及廟宇都會祭拜並供奉的神祗,在我們天寶園裏,也供奉着拿督公.可拿督公究竟從何而來?又是從哪裏流傳下來的呢?讓我們來爲您解答. 拿督公通常見於馬來西亞獨特的神祗,在十九世紀初, 初來南洋的華人把異地的神靈引入傳統的中國民間信仰,以香燭、水果、冥鈔的傳統方式祭祀,祈求庇佑地方的安寧,演變到現在,華人社群也會在住宅區、商業區或工業區處的空曠處或角落,民間都會設置一個専門供奉拿督公的神龕,視為保佑地方和生活的地主神.
市面常見的拿督公神像,身穿馬來服飾,頭戴皇家王冠,手拿皇家佩劍;也有些供奉的是拿督公的牌板,有者認爲拿督公可以是螞蟻窩,岩石,老樹木甚至可以是漩渦等等。。。 馬來人深信的拿督公稱為「Datuk Keramat」,是回教傳入東南亞以前就已經存在的神靈。在馬來亞獨立至1980年代以後,馬來亞馬來人對信仰的認識加深後,強調唯一的真主阿拉,基本上已經摒棄拿督公的信仰。不過,拿督公信仰仍有一小部分在馬來社群間流傳,衹不過是被馬來巫師捨棄召喚拿督公降靈的方式,改以「真主的名義」呼喚拿督公降乩辦事。 拿督公


換紅啦!!!
今天是尾牙啦, 天寶園特別選了一個良辰吉日來換紅換上新的一年新氣象。 工作人員忙着在思源樓爲神明清理一番。 清理完畢重新稟告神明可以歸位了, 祈求出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