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伯公的傳說
大伯公的傳說 大家會覺得好奇爲什麼有墓地的地方一定會有一個大伯公廟, 去義山拜祭祖先都要先拜大伯公,而且爲什麼大伯公一定建設在那裏?這次小篇爲天寶園的顧客更瞭解我們的宗教文化找尋了關於大伯公的故事。 大伯公又名是福德正神, 他的本名是張福德出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
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任職爲朝廷總稅官,他為官廉正,勤政愛戴人民,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百零二歲,有一個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並合資建廟並打造金身膜拜,取名而尊為「福德正神」,通常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發展。 另一說法爲:在周朝時,上大夫的家僕張福德(或張明德),主人赴遠他鄉名官,留下家中幼女,張明德帶女尋父,途遇風雪,脫衣護主,因而凍死途中。臨終時,空中就出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蓋為忠僕之封號,上大夫念其忠誠,建祠廟奉祀,周武王感動之餘說:「似此之心可謂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者。在民間的宗教信仰中,土地神是有任期限制的。甚至有些做功德過多的人死後也會被封為土地神。就如蒲松齡聊齋誌異書中說的一位溺死於河中的「王六郎」鬼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