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節的由來
top of page

盂蘭節的由來

  • 盂蘭節正日有二說︰一為農曆七月十五日,一為七月十四日,是華人的鬼節,鬼節又稱 “盂蘭盆節” 和 “中元節”,人們會在這天敬拜鬼神。

  • 在香港乃至整個華南地區,一般以七月十四日為正日;而由於佛教的盂蘭節與道教的中元節同屬「鬼節」,故七月十五為正日之說並行。

  • “盂蘭”的梵文是“ULLAMBANA”,意思是“救倒懸”,也就是解救在地獄裏受苦的鬼魂。

  • 根據《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弟子目蓮,他的母親雖然富有,但非常貪婪愛財,對提倡行善的僧侶非常仇恨,經常對僧尼出言不遜,諸多留難。目蓮母親死後便墮進餓鬼道,轉生為餓鬼。目蓮修成羅漢後,用大眼看到母親在餓鬼道中,骨瘦如柴,飢餓難耐。 目蓮看後,心如刀割,便馬上送食物給母親,豈料食物未入口,即化成火炭。為救母親免受「倒懸之苦」,目蓮遂請示佛陀。佛祖教他於七月十五日 「僧自恣日」,為過去去世父母及正處於危難的父母準備飯、百味五果、汲灌 盆器、香油錠燭、床敷卧具等盡世甘美東西放在盆中,供養十方大德僧眾, 這樣可超度亡母,使她解救,免受餓鬼之苦。自始,每年七月十五日,人們 便供奉盂蘭盆,作為對父母的孝心、報父母的恩情。此為盂蘭節的由來。

  • 在道教中,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地官」持人鬼錄簿,檢閱善惡,若 被選中,則永世難以超脫。因此,這一天,餓鬼囚徒、十方大聖都會齊集起 來,道士則會供奉花果、設壇頌經,作法事,期望地官赦罪,有普度之意。 因此,不論佛教或道教,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都有活動普度眾生。

  • 相傳農曆七月爲“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門大開的日子,到七月三十鬼門關閉。在這期間,陰間的鬼魂會被釋放出來,由冥間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管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到家中神主牌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四處徘徊找食物。基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惠及眾鬼的思想,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佈施活動,以普遍超渡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民間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同時結合佛教、道教思想和儀式,稱為盂蘭盛會、盂蘭勝會、中元法會、中元建醮等。​

  • 面燃大士,為佛教、道教的著名神祇,俗謂「大士爺」、「大士王」、「普渡公」或「普渡爺」。佛教、道教認為,農曆七月,所有來陽世享香火的亡靈,都歸此神管理;不少地方中元法會祭拜亡靈之前,會先祭拜面燃大士。​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 Black Google+ Icon
bottom of page